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孙燕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基于分子病理学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准诊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荣获2024年度天津市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 NEN)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以发生于全身各处,以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的发病率最高。目前,GEP-NEN的临床诊断往往是通过临床表现、检测分泌的肽和胺、特殊的放射及核素影像等提示,但其确诊仍需要病理诊断。根据最新的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第5版),GEP-NEN分成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T,包括G1、G2和G3)和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C)及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不同级别GEP-NEN患者的治疗策略和预后差异显著。因此,GEP-NEN的精准诊断和分类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的关键因素。此外,GEP-NEN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NET G3、NEC和MiNEN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我国缺乏针对中国GEP-NEN患者的系统性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孙燕教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基础-转化研究,探索GEP-NEN的发生发展机制,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并建立及优化全方位多维度临床诊疗体系,具体成果如下:1. 通过大样本分析,提出了中国人群GEP-NEN与国外人群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并具有显著的肿瘤异质性,为我国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数据基础;而且为WHO修正GEP-NEN的诊断和分类标准提供了数据支撑。2. 以胃NEN 为重点,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分子遗传学分析及大样本验证,阐述不同类别NEN的关键分子特征,证实了MiNEN的单克隆起源;提出腺与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性癌(双泌性癌)是不同于MiNEN的一类独立肿瘤;并提出NET G3可能来源于NET G2的进展,而与NEC的驱动基因显著不同,为阐述各类GEP-NEN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3. 建立了鉴别NET G3与NEC的病理检测流程,建立了SYN与PAS双重染色技术鉴别诊断MiNEN与双泌性癌,建立了SSTR2的免疫组化判读方法、DLL3免疫组化与FISH检测流程与判读方法,并在多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改善了NEN的精准诊疗。孙燕教授团队经过11年的深入研究,针对中国人群GEP-NEN的特点,开发了符合国人NEN特征的诊疗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临床诊治中,显著提高了GEP-NEN的诊疗精准度,改善了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