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上午9时,由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CACA指南我知你知:影像赋能,早筛早诊”学术会议于线上隆重召开。大会汇聚国内肿瘤影像领域权威专家,围绕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及肺癌的筛查与诊疗展开深度探讨,旨在推动影像技术标准化应用,助力癌症防治关口前移。
大会由天津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会主任委员、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沈文教授担任主席,沈教授强调了癌症早筛科普宣传的重要性,也对下一阶段影像专业委员会更多更好的开展下基层,惠及社区提出建议,同时对本次学术会议的举办表示了肯定。
本次会议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路红教授、崔效楠教授及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雪君教授共同主持。会议特邀刘佩芳教授、于红教授、陈丽华教授、叶兆祥教授等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
乳腺癌筛查:构建中国特色筛查体系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佩芳教授以《乳腺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筛查及早期诊断作用》为题,系统解析国内外乳腺癌筛查指南差异,强调需立足中国国情优化筛查方案。通过大量病例分析,刘教授对比X线钼靶、超声及MRI等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指出“多模态影像互补是提升早期诊断率的关键”,并呼吁建立符合中国女性特征的筛查规范,以实现全国性筛查覆盖,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宫颈癌影像诊断:精准识别助力精准防治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于红教授在《宫颈癌那点事》报告中,结合FIGO分期及典型MR影像表现,深入剖析宫颈癌病因、病理类型及特殊病例特征。通过展示外生型、内生型等典型病例及罕见病例(如宫颈胃型腺癌、小细胞癌)的影像特征,于教授强调“影像学是宫颈癌精准分期与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结直肠癌诊疗:影像技术贯穿全周期管理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陈丽华教授聚焦《影像学在结直肠癌筛查及诊疗中的应用》,从高危人群筛查推荐、TNM分期评估到术后随访,全面阐释影像技术的核心作用。陈教授指出:“CT、MRI等影像手段不仅助力早期病变检出,更为疗效评估提供动态监测支持”,并呼吁加强公众对肠癌筛查的认知。
肺癌筛查误区:科学普及破除认知盲区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叶兆祥教授以《肺癌筛查中常见的十大误区》为题,直面公众对低剂量CT(LDCT)筛查的认知偏差。针对“无吸烟史无需筛查”“胸片替代CT”等误区,叶教授援引国际研究数据强调:“LDCT是唯一经证实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筛查手段,辐射风险可控且筛查获益显著。”他呼吁公众遵循专业建议,理性对待肺结节筛查结果,避免过度诊疗或延误病情。
大会主席沈文教授总结指出:“影像检查是癌症早筛早诊的‘眼睛’,需以多学科协作推动技术规范化、方案精准化。”本次会议为全国影像科医师、肿瘤防治工作者提供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将进一步促进肿瘤筛查技术普及,助力“健康中国2030”癌症防治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