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癌标志物:肿瘤诊疗的“隐形哨兵”
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已超100万。因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达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20%。而肿瘤标志物作为肿瘤细胞异常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能为肺癌的早期预警、分型诊断、疗效评估提供关键依据,被称为肿瘤诊疗的“隐形哨兵”。
肺癌标志物按检测目标可分为蛋白类、基因类等,不同类型标志物在临床中承担着不同角色。根据《中国人群肺癌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及参考区间建立规范化流程专家共识》[1],单一标志物诊断准确率有限,临床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组合检测方案,以提升诊断效能。
二、核心标志物图谱:精准匹配肺癌类型
(一)血清蛋白标志物:常规筛查的“主力军”
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核心标志物
NSCLC占肺癌总数的80%以上,其标志物组合具有明确的组织特异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鳞癌的特异性可达83%,治疗后持续升高往往提示肿瘤复发[2]。癌胚抗原(CEA)则在腺癌中更为敏感[3],联合CYFRA21-1检测可使NSCLC早期诊断准确率提升至69%。鳞状细胞糖类抗原(SCC)作为鳞癌专属标志物,其浓度与肿瘤分期正相关,基线水平超过2.5ng/mL的患者预后显著较差[4]。
2. 小细胞肺癌(SCLC)特异性标志物
SCLC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其诊断的“黄金搭档”。ProGRP对SCLC的特异性达95%,且能早于影像学3-6个月提示复发[5]。血清 NSE 水平升高的患者具有显著更短的 PFS 和 OS。NSE 水平既是 EGFR-TKI 治疗的预测指标,也是 EGFR 突变 NSCLC 患者的预后指标[6]。
(二)基因标志物:靶向治疗的“导航仪”
2025.V1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新增多项基因检测靶点,推动肺癌治疗进入精准时代。指南明确要求,腺癌、大细胞癌患者需常规检测EGFR、ALK、KRAS等11类基因变异,鳞状细胞癌患者也应考虑相关检测[7]。
1. 新增靶点临床价值:NRG1基因融合患者可选用zenocutuzumab-zbco治疗,HER2阳性IHC3+患者推荐使用德曲妥珠单抗,FGFR变异患者则新增厄达替尼这一治疗选择。
2. 检测技术规范:指南强调组织与血浆检测可同步或先后进行,一种方法阴性时需用另一种方法补充检测,确保不遗漏可靶向的驱动突变。
三、临床应用场景:从筛查到复发监测全覆盖
(一)早期筛查:高危人群的“防护网”
以下人群需定期进行肺癌标志物检测:癌症高发地区居民、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长期吸烟者、职业暴露于有毒有害物质者,以及患有肺结节等癌前病变者。肺癌七项抗体谱与低剂量CT联合检测,可将早期检出率提高至76.8%,较单一检测手段提升28个百分点[8]。
(二)疗效与预后评估:治疗效果的“晴雨表”
治疗前标志物浓度是重要的预后预测因子。研究显示,CEA基线水平超过5ng/mL的NSCL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增加3.2倍;而治疗后标志物浓度下降幅度超过50%,提示治疗应答良好。NCCN指南要求,治疗期间需每6-8周监测标志物动态变化,进展期患者可缩短至每3个月一次。
(三)复发监测:术后管理的“警报器”
术后患者若出现标志物持续升高,需高度警惕复发可能。例如SCLC患者术后ProGRP连续两次升高,即使影像学无异常,也应进行全身排查。专家共识建议,复发监测应优先选择同一家医疗机构进行检测,避免因检测方法差异导致误判。
四、技术突破与未来展望
当前肺癌标志物检测正朝着“更快、更准、更便捷”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与液体活检技术的融合更带来革命性变化。液体活检的优势在于无创、易获取、反映肿瘤的整体状态,并允许实时监测。目前,液体活检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 DNA、外泌体、microRNA、循环 RNA、肿瘤血小板和肿瘤内皮细胞[9]。对早期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进行下一代测序(NGS),以识别与肺癌相关的基因突变。通过对肺癌患者 CTC 进行 NGS 分析,发现超过 50%的患者携带四种常见的突变基因(Notch1、IGF2、EGFR 和 PTCH1)[10]。未来液体活检技术有望在肺癌的早期诊断、精准用药、动态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ASSOCIATION T B C O C A. 中国人群肺癌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及参考区间建立规范化流程专家共识 %J 中国肿瘤临床 [J]. 2021, 48(22): 1135-40.
[2] 支修益, 石远凯, 于金明.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J 中华肿瘤杂志 [J]. 2015, 37(01): 67-78.
[3] LEE D S, KIM S J, KANG J H, et al.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s and the Risk of Whole-body Metastatic Potential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Journal of Cancer, 2014, 5(8): 663-9.
[4] 沈立松, 周韵斓, 尚红, et al.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建议 %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J]. 2012, (02): 103-16.
[5] STURGEON C.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umor marker use in the clinic [J]. Clinical chemistry, 2002, 48(8): 1151-9.
[6] SUH K J, KEAM B, KIM M, et al. Serum Neuron-Specific Enolase Levels Predict the Efficacy of First-Lin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rboring EGFR Mutations [J]. Clinical lung cancer, 2016, 17(4): 245-52.e1.
[7] WOOD D E, KAZEROONI E A, ABERLE D R, et al. NCCN Guidelines® Insights: Lung Cancer Screening, Version 1.2025 [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 JNCCN, 2025, 23(1).
[8] 赫捷, 李霓, 陈万青, et al.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 %J 中国肿瘤 [J]. 2021, 30(02): 81-111.
[9] LI W, LIU J B, HOU L K, et al. Liquid biopsy in lung cancer: significance in diagnostics, prediction, and treatment monitoring [J]. Molecular cancer, 2022, 21(1): 25.
[10] LIM M, PARK J, LOWE A C, et al. A lab-on-a-disc platform enables serial monitoring of individual CTCs associated with tumor progression during EGFR-targeted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NSCLC [J]. Theranostics, 2020, 10(12): 51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