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癌精准诊疗策略的建立与应用

甲状腺微小癌精准诊疗策略的建立与应用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高明、郑向前、于洋、魏玺、李大鹏、钱碧云、于津浦、张晟

2017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据最新统计显示,甲状腺癌已从2012年的第7位,跃升至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1-5位。天津市是甲状腺癌高发城市,近20年统计亦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率6.2%,显著高于我国平均水平。甲状腺癌中9097%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PTC占甲状腺癌诊疗的绝对权重。值得注意的是,PTC的生物学行为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甲状腺癌生长速度缓慢,发生临床可见的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低。但仍有相当部分PTC生长较为活跃。值得临床注意的是高侵袭性甲状腺癌(图 1),其可表现为截然不同的局部侵袭、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的生物学行为。但是,无论是惰性甲状腺癌,还是高侵袭性甲状腺癌,目前依靠传统的形态病理学手段根本无法区分,更无法提供深层次的原因解释,使得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认知遇到了较大障碍,直接导致了目前甲状腺癌中出现的:治疗不足与治疗过度并存的两极窘境。目前,临床≤1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占有临床治疗的较大权重。最新统计显示,PTMCPTC50~60%3545%PTMC为惰性癌,可选择密切观察,但微小癌并不等于低危癌,55~65%PTMC具有高危因素,属于侵袭性PTMC。这些问题的解答,均需要依赖强有力的分子识别指标及精准的分子分型体系。

本项目针对上述的临床困境,整合病理、影像和基因等多个层面对PTMC进行评估,使PTMC的诊断和分型更精准,治疗更具针对性(图 2)。同时针对目前国际上尚未建立的遗传性甲状腺癌风险预警展开工作,通过二代测序方法,构建可预警、诊断、风险评估、疗效预测、恶性演进的预测模型及精准治疗策略,构筑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病人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并研判预后,以优化策略,形成高效、系统的临床应用解决方案,提升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上述基础上我们牵头编写了世界首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并以通讯作者发表了该共识的英文版,让世界听到了我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