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肿瘤的个体化诊治
Individual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巴一、张庆瑜、刘锐、王霞、姜葵、张海洋、黄鼎智、葛少华、张洁、李鸿立
2017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简介:
主要立足于解决胃肠肿瘤个体化诊治体系的建立及转化应用推广等问题。旨在于通过精准个体化诊治,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基于课题组在胃肠肿瘤的全国优势地位与资源,创建了规范化个体化诊疗构架,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实现了胃肠肿瘤的规范化诊疗同时侧重精准个体化诊疗,避免过度不恰当诊疗的医疗资源浪费。研究者在胃肠肿瘤、胰腺癌等肿瘤中分别筛选出一组特异表达的血清miRNA并建立预后分子评价体系。根据危险分层体系,确立不同预后人群,奠定了个体化诊疗的分子模型基础。另一方面还揭示了外泌体运输的miRNA在肿瘤的血管生成、免疫逃逸、MET、间质细胞生长、改造靶器官微环境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完善了分子层面对胃肠肿瘤发生发展的认识。
转化研究方面主要以血清为研究对象,取材微创便捷,易于为人们接受,不仅可筛选治疗敏感人群,还能帮助判断预后,可针对患者不同的个体特征,使肿瘤患者得到针对性的治疗,不但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了预后,更使有限的医疗资源获得合理的分配,缓解社会的医疗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项目基于多项相关新技术,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情况的胃肠肿瘤患者开展胃肠肿瘤个体化、多学科诊疗模式,不仅建立了从病理诊断学,影像学,到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精准个体化诊疗体系,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基础研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建立行业诊疗规范,推动了我国胃肠肿瘤诊疗的规范化进程,并通过不断完善该体系,避免过度不当治疗,具有重要社会效益。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该成果的相关技术方法有可能延伸到其他恶性肿瘤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和应用之中,尤其是在肿瘤分类、手术疗效监测及疾病复发预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