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外科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外科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urgical preci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王长利、岳东升、赵晓亮、庞冲、张真发、王勐、陈晨、王晟广、张强、张连民、张彬、张华

202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简介:

肺癌目前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存在瓶颈,即便早期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术后辅助化疗不但毒副作用大,5年生存率仅提高5%。如何能够更加精准的实施外科手术,采用更加高效低毒的术后辅助治疗模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模式优化的关键所在。

该项目创立了“非小细胞肺癌外科精准化诊疗体系的建立和应用”,革新了淋巴结清扫的观念,打破了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瓶颈,提高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1)优化淋巴结清扫标准,改善预后。课题组发现即便为I期非小细胞肺癌,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够显著提升5年生存率;首次发现4L组淋巴结转移率20.9%;证实清扫4L组淋巴结显著改善左侧肺癌预后,与未清扫4L组比较5年生存率提升12%(47%vs59%),攻克了4L组淋巴结清扫的技术难题。2)创新术后靶向治疗新策略。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多中心前瞻性头对头比较IIIA期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靶向治疗与化疗的临床研究(EVAN研究),与常规化疗相比,2年DFS率显著提高(81.35%vs44.62%),中位DFS显著延长(42.41月vs20.96月)。5年生存率提升33.69%(84.78%vs51.09%),是迄今为止全球第一个OS阳性的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研究成果。3)开展转化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率、术前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率等均为NSCLC手术切除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开展大量相关转化研究并牵头50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等多项研究,取得丰硕研究成果。

该项目共发表SCI 收录论文91篇,包括J Clin Oncol,Lancet Respir Med等,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4.544,高他引93;核心期刊21篇。中标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项,培养天津名医1名,天津市“131”第三层次人才2名,参与编写指南及专家共识10余项,并将规范化手术、特别对外科精准化和术后辅助治疗精准化理念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