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科普专委会协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常见恶性肿瘤规范化筛查与早诊早治学术论坛在津召开。
会议伊始,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委会筹备组组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预防科主任刘俊田教授介绍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委会成立背景及筹备情况。
刘俊田教授表示,探索癌症的预防和早诊早治策略,是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健康战略的重要抓手,是降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支出及居民疾病负担的重要举措。“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委会”正是在此背景下,组织专业人员共同搭建学术专业委员会,更好地实现高风险人群的规范化、全周期的精准预防,推进天津地区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的学科发展。
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慧教授宣读了《天津市抗癌协会关于成立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的批复》。
会议民主选举产生17位常务委员,刘俊田教授当选为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津浦教授当选为候任主任委员,李世霞教授、张卿教授、张莉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由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继辉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赵强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秘书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黄鼎智教授,分别颁发聘书。
中国抗癌协会及天津市抗癌协会领导上台,共同启动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俊田教授代表全体委员发言:“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专委会将聚焦“规范、全程、精准、创新”,本着“一个平台、两个方向、三大任务”的指导方针,严格按照天津市抗癌协会的要求全面开展各项工作,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郝继辉教授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委会是第六届天津市抗癌协会批复的第一批专委会,为天津市抗癌协会注入了新鲜的力量。他代表天津市抗癌协会对专委会工作提出要求:要积极发挥承接职能,对下与基层医院广泛互助,将触角伸及基层医疗机构,对内加强学术交流,对外与其他专委会互比、互学、互看,促进多方面发展,使专委会成为天津市抗癌协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监事长郝希山院士致辞,对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医学进入精准医学数字化医学的新时代,专委会的成员构成体现了新时代的特征。希望癌症早筛在既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借由专委会的成立迈上新台阶,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健康中国2030”建设,为天津肿瘤防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成立大会圆满结束之后,举行第一届常见恶性肿瘤规范化筛查与早诊早治学术论坛,论坛围绕“规范、全程、精准、创新”的主题进行。第一场学术论坛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巴一教授及甲状腺颈部肿瘤科主任郑向前教授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万青教授为大家讲述了全球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现状,以及我国癌症负担及国内筛查现状,介绍了中央以及地方大力支持的癌症筛查项目进展情况,对扩大癌症早诊早治覆盖面,降低未来癌症负担提出重要建议。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卿教授结合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介绍了健康管理机构在肿瘤早筛及肿瘤高风险人群全程管理中的工作重点及关键作用,提出肿瘤防治工作中的关口前移,需要大量的专业专科的健康管理人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晓东教授结合西京医院早癌筛查中心的建立,分享了早癌筛查人才梯队建设、学科发展的经验。介绍了团队承担的癌症筛查项目,积极推动我国癌症筛查工作的发展。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俊田教授为大家介绍了郝希山院士牵头完成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形成的背景,并对指南核心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明确了适合我国国情、针对不同风险人群的乳腺癌筛查及早诊早治策略。
安徽省立医院洪海鸥教授讲述了健康体检中早癌筛查的相关措施,指出合理规范的筛查策略及筛查技术手段是提高肿瘤早诊率及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举措。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津浦教授介绍了基于二代基因测序技术BRCA基因检测在预防性乳腺切除中的应用,从BRCA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出发探讨了基因检测技术对乳腺癌风险评估及一级预防临床策略中的指导作用。
随着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委会的成立,以及未来各项学术和防治项目的开展,将进一步推动规范、全程、精准、创新的预防和筛查行为,通过推动建设健康大数据为基础的肿瘤风险评估系统,制定肿瘤高风险人群的规范化、全周期的肿瘤健康管理策略,促进形成针对癌前疾病及癌前状态的诊疗规范及干预指导意见,推进天津地区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的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