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在天津市抗癌协会第六届第五次理事会上颁发了2024年度天津抗癌协会科技奖,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发病机制研究及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荣获2024年度天津市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多发性骨髓瘤(Mutiple myeloma,MM)是血液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可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发病机制复杂,异质性强,骨髓瘤骨病(MBD)、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亟需早诊早治、综合治疗及全程管理。针对上述问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团队深入解析了MM患者的免疫发病机制,并建立及优化早期筛查诊断与综合治疗的全方位多维度临床诊疗体系,获得如下成果:
1.发病机制上阐明了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及其参与MM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上揭示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介导NK细胞与CTL细胞耗竭的形成,解析了骨髓微环境中相关细胞因子CCL3、CCN1、脂联素、骨髓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及免疫细胞(iNKT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参与骨髓瘤骨病的病理机制。
2.建立了MM早期筛查、多维度诊断及全方位预后判断体系。构建了球蛋白预警及M蛋白筛查系统,发现了MM细胞特异性识别标志(LncRNA与Pim-2激酶),极大助力了MM患者早期精准诊断。建立血清骨代谢物、成骨细胞前体及破骨细胞前体联合影像学检测作为MBD早期综合诊断方法;构建了包括MM 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在内的预后判断体系。
3.构建了MM患者综合治疗与疗效评价体系。MM患者临床异质性强,常累及多个重要脏器,对MM患者进行诊断预后的精准评估,制定基于精准分层诊断下的MM综合治疗策略、重视特殊患者人群(如高龄、肾功能不全、严重骨病)的个性化治疗。同时,建立了基于免疫微环境、肿瘤负荷监测的综合疗效评价体系,有效推动了MM患者从早期筛查到综合治疗及疗效评价的全程化管理进程。
上述研究成果历时10 年,聚焦MM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三方面进行系列研究,成功构建并优化了 MM 免疫发病机制及综合诊疗体系,并进行相关研究技术的开发与临床转化推广。研究成果推动了血液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协作融合,有效促进我国血液肿瘤学科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了MM患者的临床综合诊疗水平,改善了患者预后,延长了患者生存。
从左到右依次为:邵青、闫斯阳、彭凤平、于虹、付蓉、宋嘉、刘惠、姜凤娟、刘召云、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