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组织架构
    协会章程
  • 协会新闻
    协会新闻
    重要活动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科研成果
    学术会议
  • 国际合作
  • 科普患教
    科普知识
    科普活动
    健康常识
    科普视频
    科普图文
  • 科技奖励
    奖励简介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历届获奖项目
    政策法规
    申报系统
    联系方式
  • 党建园地
    通知公告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系列讲话
  • 会员服务
学术研究SCIENTIFIC ACHIEVEMENTS
科研成果学术会议
首页/学术研究
  • 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及重症医学高峰论坛暨第四届肿瘤重症患者感染规范化防控新进展研讨会
           2023年7月21-2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及重症医学高峰论坛暨第四届肿瘤重症患者感染规范化防控新进展研讨会”在天津市隆重召开。        大会旨在提升肿瘤治疗不良反应及相关重症的救治能力,共开设1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涵盖肿瘤重症救治前沿、肿瘤重症感染防控、肿瘤免疫治疗严重不良反应、重症营养、重症护理等多个学术版块。数十名国内肿瘤重症医学界精英齐聚津门,来自全国各地及本市近五百名参会代表共享肿瘤防治盛宴,共谱健康中国华章。开幕式聚焦肿瘤重症 共襄学术盛会       开幕式由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吕扬主任和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夏睿主任担任主持。随后,天津市抗癌协会秘书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黄鼎智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常松教授,天津市医师学会第一第二届重症医学分会会长、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所长王勇强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彭民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东浩教授分别致辞。       黄鼎智教授首先表达了对肿瘤重症医学医生的敬意。他表示,作为天津市抗癌协会秘书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和一名临床一线医生,今天与会有两个直观的感受。首先是肿瘤重症学科的发展,肿瘤重症医学专委会成立6年来,肿瘤医院ICU病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肿瘤治疗而言,重症医学发挥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其次是肿瘤冶疗相关不良反应已经得到临床广泛关注。在樊代明理事长提出的“评扶控护生”的理念指导下,天津市抗癌协会也成立了肿瘤不良反应专委会,旨在使临床各学科提升对肿瘤救治不良反应的认知,能够通过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甚至杜绝发生危重症状态,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相信本次会议会推动肿瘤重症治疗的发展,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黄鼎智教授致辞       王常松教授随后致辞。他指出,此次大会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诞生地天津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并感谢主办方及王东浩教授的付出和贡献。王常松教授回忆,早在2016年,王东浩教授就提出肿瘤重症学在肿瘤救治全流程的必要性,肿瘤患者的特殊性也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肿瘤重症医学医护团队为肿瘤临床救治保驾护航。如今专委会已经成立六年,学科步入发展快车道,而且还成立了肿瘤治疗不良反应专委会,这些都离不开王东浩教授的付出与努力。▲王常松教授致辞       天津市医师学会第一第二届重症医学分会会长王勇强教授首先对大会隆重召开表示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和同道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肿瘤重症医学的发展是适应肿瘤学的发展,肿瘤重症医学事业近年来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即便是在疫情肆虐的3年间,也克服困难坚持召开线下学术会议,目前已成为颇具特色的天津重症品牌会议。▲王勇强教授致辞       彭民教授在致辞中把自己的医生角色称为“肿瘤重症人”,因为肿瘤治疗必然会伴随着不良反应,有的就会出现重症,催生了肿瘤重症的发展,同时也对肿瘤重症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年来,肿瘤重症专委会与时俱进,促进了我国肿瘤重症治疗领域的发展,为肿瘤重症医学打下良好基础。最后,他期待在学术环节与各位同道相互学习切磋,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彭民教授致辞       王东浩教授指出,肿瘤重症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仅救治围手术期肿瘤重症到救治肿瘤各学科围治疗期重症患者,从被动接诊肿瘤危重症患者到建立肿瘤重症患者MDT诊疗模式,搭建肿瘤重症患者临床救治平台,建立计划内转入ICU模式,大幅度提高医疗效率确保医疗质量。更要适应当今的医疗模式,主动发挥肿瘤重症医学的学科特色,为肿瘤救治保驾护航。▲王东浩教授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正式进入学术报告环节,首先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王勇强教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冉宇教授担任主持。▲王勇强教授与冉宇教授主持王常松:不应忽视免疫治疗引发的多器官不良反应      王常松教授首先带来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多器官不良反应的报告。他指出,随着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广泛应用,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irAEs)的发生率也水涨船高,虽然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和发病时间各异,临床可见肿瘤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多个脏器出现不良反应。对于irAEs引发的多器官损伤,王教授表示,我们应以整合医学理念,整体去评价肿瘤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从患者整体进行救治,同时也对当今的救治策略提出了思考和反思。虽然目前仍处在摸索阶段,证据较少,希望未来能够进行更大规模的RCT研究,明确多器官irAEs的管理细节。▲王常松教授做报告王东浩:早期ICU康复是实现肿瘤“双生”目标的有力支撑       王教授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康复和重症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肿瘤治疗有其特殊性,恶性肿瘤作为需要持续治疗的慢性疾病,需要重新定义肿瘤重症患者的ICU救治终点,不能仅仅以存活为评价救治疗效的指标。而应将患者能否继续接受抗肿瘤治疗作为肿瘤重症患者ICU救治终点。基于此,在ICU内全面评估肿瘤重症患者,治疗更加广义的ICU获得性虚弱,将肢体康复治疗同ICU内优化镇痛镇静治疗,恰当营养治疗,早期抗凝治疗等等策略综合实施,使得患者全身心的康复,能够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有条件继续接受规律抗肿瘤治疗。▲王东浩教授做报告彭民:人工智能辅助贯穿重症抗感染的全程        彭民教授带来了《肿瘤重症感染与人工智能》的学术报告分享。肿瘤重症患者每天都面临着感染问题,有数据表明,50%以上的ICU患者存在感染,感染相关并发症为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因此,如何更智能的管理重症感染,已经成为肿瘤抗感染治疗的一大热点问题。近几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经取得了长足发展。ICU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每天每位患者身上都能获得大量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心率血压、输液量、尿量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学习,模拟人类的学习行为,可以优化ICU的感染管理,及时和充分治疗,继而应用在抗感染的全疗程。除了机器影像阅片外,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区分处于“灰色地带”的临界感染和明确感染,提高感染诊断的准确性。机器学习还能用于药敏预测,常规的培养测试药敏需要3天时间,而机器学习只需要通过若干参数的计算即可,不仅成本低,结果也可以接受。此外,人工智能还能辅助指定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间隔,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软件,依据PK-PD为目标,制定合理的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间隔。但目前人工智能用于临床除了准确性的问题外,还有伦理、法律的问题,虽然可以贯穿ICU抗感染的全程,但仍需要更多的探索和验证工作。▲彭民教授做报告王宏志:降低CLABSI感染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随后,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宏志教授做了《肿瘤患者CLABSI预防和诊治策略》报告。首先,王教授阐述了CLABSI的定义,CLABSI全称为中心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即CLABSI指中央导管置入48h以上,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且导管在感染日当天或前一天仍在使用。研究发现,28%急重症患者带有中心静脉导管,14%院内感染是血流感染,绝大多数的院内血流感染为CLABSI。随后,王教授详细介绍了肿瘤患者CLABSI的危险因素、肿瘤患者CLABSI的预防措施、CLABSI的诊断标准及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菌药浸渍或者涂层的CVC导管、抗菌锁疗法、洗必泰敷料、消毒帽的使用等,其中抗菌锁相对高效和常用。肿瘤患者CLABSI的治疗可分为导管处理策略及全身经验性抗生素使用。临床进行导管处理时,需考虑保留导管或移除导管的情形,要避免不必要的拔除导管。CLABSI在肿瘤患者中发生率高,集束化管理(BUNDLE)是预防CLABSI有效措施,中央导管是否需要拔除应由临床医生作出合理决策。▲王宏志教授作报告         主旨报告第二环节由辽宁省肿瘤医院郑振教授和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高书健教授担任主持。▲郑振教授与高书健教授担任主持赵鹤龄:重症患者定期评估肾功能很必要,严防肾功能亢进      下半场由河北省人民医院赵鹤龄教授领衔,首先做了题为《肾功能亢进》的学术会议讲题报告。在重症病人的管理中,虽然我们通常关注急性肾损伤(AKI),但很少关注是否存在肾功能亢进(ARC);其实肾功能亢进患者的发生率较高,但临床医生却关注度不足。ARC是指肾脏的滤过活性高于正常生理状态预期的肾功能。对于重症患者,定期评估肾功能非常必要,建议在入院时至少进行一次肌酐清除率(CrCl)检查,尤其对于存在ARC风险的患者更应该谨慎评估。因此,赵教授带领我们回顾了肾功能亢进的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并重点介绍了ARC患者如何调整抗生素剂量的方法。在重症患者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需要注意抗生素的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的影响,因此进行个体化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此外,ARC患者持续注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增加抗生素暴露,比间歇或长时间输注更有效。▲赵鹤龄教授做报告胡振杰:脓毒症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液体复苏是门艺术       随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胡振杰教授做了题为《脓毒症休克合并ARDS,如何液体管理?》的演讲。报告从脓毒症休克、休克复苏与ARDS相互影响的病理生理以及脓毒症休克合并ARDS的液体复苏与管理两方面展开。胡教授首先回顾了ARDS的病生理基础,指出对于感染性休克和脓毒症休克,应立即开始复苏,因感染引起低灌注或脓毒症休克,基于复苏过程中感染性休克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初始3小时内应至少静脉输注晶体液30ml/Kg,并强调动态评估指导复苏,即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在初始复苏液体量方面,应考虑患者的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特别是在液体复苏中应注意反向复苏,避免过多的液体导致心输出量的增加。此外,休克复苏的最佳时间也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的患者,还应根据休克的早期与否,以及是否存在绝对容量不足来进行应对。▲胡振杰教授做报告邢学忠:合并呼衰的肿瘤重症道阻且长       来自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邢学忠教授分享了《肿瘤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的几个问题》。在过去15年中,肿瘤患者合并机械通气的病死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超过50%。所以肿瘤患者的机械通气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他提出了多个目前存在争议的问题,包括宏基因组测序对重症肺感染的诊断价值、免疫治疗的肺毒性、长期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时机、肿瘤压迫所致呼衰是否应紧急化疗等。此外,ECMO的应用以及急诊化疗等技术对呼衰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合并呼衰的肿瘤重症道阻且长,需要临床专家的共同努力、经验共享,为肿瘤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邢学忠教授做报告崔克亮:简洁而不简单的动脉血压数值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崔克亮教授带来的《动脉血压:简洁而不简单》。崔教授指出,虽然动脉血压是ICU中熟悉的指标,但它的解读与处理并不简单。崔教授通过两个小病例形象的展示了平均动脉压(MAP)能够在较大的动脉中保持相对稳定,更具有临床指导用药意义;而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脉压变异性(PPV)影像因素较多,因此,有创血压监测相较于无创血压监测更加准确。因为肿瘤患者各异,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治疗中,应从容量、压力和流量等多指标进行评估,从液体复苏到器官功能,治疗应规范化、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疾病和器官功能选择合适的治疗目标。▲崔克亮教授做报告       至此,上午的开幕式及学术报告环节正式结束。在下午及次日上午,大会还开设了多场分会场,与会嘉宾分别探讨了DRG控费、脓毒症、重症指南、ARDS等多个学术热点进行讨论,并提出多项治疗理念,学术交流氛围浓厚。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肿瘤重症治疗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而且加深了与会嘉宾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提高肿瘤重症患者的预后奠定了坚实基础。
    07-24
    2023
  • 2023津冀妇科肿瘤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为促进津冀妇科肿瘤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近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承德市第三医院承办的2023津冀妇科肿瘤高峰论坛-承德站顺利召开。天津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珂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专委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关注医疗学术前沿,服务广大妇女群众的宗旨,并感谢各位同道为此做出的贡献。天津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瞿全新教授、承德市第三医院蔡东君院长作为大会主席分别做大会致辞。       随后召开学术活动,会议主要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代俊利教授主持、刘夏教授就《2023年SGO卵巢癌热点速递》为大家做精彩报告,王静教授、白璐教授、齐曼教授讨论发言。       第二部分由付欣教授主持,孙璐教授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临床实验进行汇总报告,李丽娟教授、栾素梅教授,吉海莲教授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由瞿全新教授主持、石方玉教授针对卵巢癌疑难病例进行分享,丁新敏教授、付晓辉教授、董辉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交流。       最后,蔡东君院长感谢各位专家的倾囊相授,为今后的临床交流搭建一个平台,同时感谢各位专家对承德市第三医院的帮助和付出,今后将会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惠及更多的患者。 
    07-19
    2023
  • 天津地区“CINV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项目总结大会及授牌仪式在津举办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肿瘤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CINV)防治水平,积极响应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CRPC)创建“CINV规范化治疗病房”号召,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以下简称:天抗姑息专委会)牵头进行了天津地区“CINV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该项目于2022年9月启动,经过为期半年的系列培训,2023年4月进入评审阶段。各医院相关科室自愿申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组织专家严格评审,评选出天津地区第一批“CINV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并于2023年5月7日上午在天津康莱德酒店3层宴会厅A举办天津地区“CINV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授牌仪式。        莅临本次授牌仪式的领导及嘉宾有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赵强教授,CRPC副主委王昆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慧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王春城教授,天抗姑息专委会名誉主委谢广茹教授。来自天津市16个行政区,19家医院,22家中心的责任人及CINV小组成员共计60余人参与了本次授牌仪式。        仪式伊始,由赵强教授为本次授牌仪式致辞。赵强教授指出,近年来肿瘤治疗的效果不断提高,但治疗过程中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愈发明显。其中,恶心呕吐是许多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对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做好肿瘤患者的恶心呕吐管理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天抗姑息专委会的持续努力下,天津地区“CINV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圆满成功,提升了天津地区CINV规范化诊疗管理水平,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得到关爱与支持。        CRPC副主委王昆教授强调了CINV的重要性,并介绍CRPC发起的创建“CINV规范化治疗病房”活动的初衷及后续活动安排,同时强调天抗姑息专委会在创建天津地区“CINV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难度以及刘东颖教授及其团队为本次创建项目所作出的贡献,并预祝授牌仪式圆满成功。       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慧教授指出,天抗姑息专委会是全国第一个完成CINV规范化病房创建项目并挂牌的专委会,为提升了天津地区CINV规范化诊疗管理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王春城教授指出,本次活动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有效的治疗服务,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得到关爱与支持。       众多来自全国肿瘤姑息领域的专家发来寄语视频,肯定了天抗姑息专委会的工作,并为授牌仪式带来美好的祝福。      接下来,天抗姑息专委会主任委员刘东颖教授为天津地区“CINV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项目做了精彩的总结。刘东颖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次项目发起的初衷,项目的创建及评审过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几家中心做了详细的点评,并对专委会下半年针对CINV方面的系列工作做了部署。刘东颖教授指出天津地区“CINV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项目充分体现了肿瘤姑息治疗的专业化、规范化、个体化的特点,夯实了天津地区CINV规范化诊疗管理水平。       来自天津市16个行政区,19家医院,22家中心的责任人及代表上台接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授牌。       授牌仪式结束后,与会专家们进行了下半场的学术交流。学术交流部分由刘东颖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谢广茹教授和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孙红教授担任主持。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欧洲知名姑息专家Matti Aapro教授以及来自陕西省肿瘤医院的吴敏慧教授作为会议讲者。       首先由Matti Aapro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从国际视角看CINV管理优化及演变”的演讲。Matti Aapro教授从国际CINV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CINV管理经验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演讲。Matti Aapro教授指出由于临床对CINV的关注度欠缺,导致全球患者实际的CINV发生率居高不下。我们应该提高医护对于指南的依从性以期做到“零”CINV。       随后吴敏慧教授来自带来了“国内延迟性CINV管理及展望”为专题的演讲。吴敏慧教授强调,如何实现CINV的个体化治疗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加强对高危因素的研究和探索,预防高危人群CINV的发生以及尝试中医药为特色的个性化防治是极为必要的。       两位专家的演讲过后,孙红教授主持了大咖点评环节。该环节由来自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刘勇教授、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的王冬教授、吴敏慧教授以及刘东颖教授共同就“无呕病房创建的设想与经验分享”以及“从药学视角看无呕病房创建”等CINV规范化病房创建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五位专家就如何建立完善无呕管理体系、推动病房建设、制定管理规范、打造完善的护理团队、以及普及CINV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最后由刘东颖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精彩的总结。本次活动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有力推动了天津地区“CINV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工作,也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有效的治疗服务,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得到关爱与支持。天抗姑息专委会将以CINV为一项重点项目,通过持续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活动,提高天津医护对于CINV的关注度以及对指南的依从性,从而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5-24
    2023
  • 能说会“疗”,属于青年医师的舞台——“Young TED天津中青年医师病例演讲大赛”启动仪式在津举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新治疗手段、新药的不断问世,使得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肿瘤患者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更加关注肿瘤及抗肿瘤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物及方法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会导致患者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体重减轻。重度呕吐可使病人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影响化疗的继续进行,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研究显示,70%-80%的接受抗肿瘤治疗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10%-20%患者因为恶心呕吐而拒绝抗肿瘤治疗。        为提高天津地区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CINV)诊疗水平,推动天津地区CINV规范化治疗进程,加强青年医师CINV规范化治疗意识和水平,最终更好的服务广大肿瘤患者,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在津举办“Young TED天津中青年医师病例演讲大赛”,并于2023年4月26日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成功举行了大赛启动仪式。        启动伊始,由天津市抗癌协会秘书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黄鼎智教授为启动仪式致辞。黄鼎智教授强调了CINV管控的重要性,临床医生要做到高度重视、积极防治、全程管理,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预祝大赛圆满成功。       接下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刘东颖教授为大会致辞。刘东颖教授指出,本次“Young TED天津中青年医师病例演讲大赛”为专委会继“CINV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项目后,专委会针对CINV的又一项专题系列活动,以期提高青年医师CINV规范化治疗意识和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广大肿瘤患者,预祝大赛圆满成功。               接下来,由黄鼎智教授、刘东颖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海涛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孔凡铭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立军教授、天津市海河医院王如良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秘书王琮教授为大会启动揭幕。      启动仪式后,王琮教授详细介绍“Young TED天津中青年医师病例演讲大赛”比赛背景、赛制安排、比赛规则、评分标准等,为比赛顺利进行做了良好铺垫和准备。      启动仪式后,会专家们进行了下半场的学术交流。学术交流部分由刘东颖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钟殿胜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红教授、王海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魏辉教授担任主持。本次邀请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马晴教授以及孔凡铭教授作为会议讲者。      首先由马晴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2022NCCN指南解读”的演讲。马晴教授从指南的更新以及临床试验数据解读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演讲。随后,由孔凡铭教授来自带来了“阿瑞匹坦乳剂在中国CINV临床管理中的价值及应用进展”为专题的演讲。围绕阿瑞匹坦乳剂以及其他NK-1抑制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天津市人民医院王凤玮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赵智刚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阎皓教授,积极参与讨论。      随着讨论的进行,大会进行到了第三环节,在大会主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文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魏辉教授的引导下,天津市胸科医院秦建文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朱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锐教授、天津市黄河医院洪立立教授、天津市海河医院王如良教教授围绕着CINV全程管理的话题进行讨论,并结合各位专家的经验进行分享。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邓婷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宁宁教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王海龙教授、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陈立军教授就“多日化疗方案中急性呕吐和延迟性呕吐的评估和方案”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经验。热烈的学术讨论后,大会主席刘东颖教授为大会进行总结,并呼吁更多的青年医师参与到此次病例演讲大赛当中,展现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更希望在比赛中能够听到更多新故事、新思考、新理念,造福于更多肿瘤患者。
    05-24
    2023
  • 检验诊断助力肿瘤精准诊疗——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成立
    05-17
    2023
  •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专业委员会成立
           2023年4月10日,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天津市肿瘤医院隆重召开。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赵强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慧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王春城等出席了大会,来自天津市十余家医疗机构涵盖临床多学科专家58人到会并参加选举。      专业委员会发起人、天津市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科及急诊科科主任、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王东浩教授首先介绍了专业委员会筹建过程,在当前新型抗肿瘤治疗,尤其是多种治疗联合应用的时代,出现抗肿瘤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几率会大幅增加,2-3级及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如不能及时展开针对性救治,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更严重情况。因此成立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专业委员会,秉承“评-扶-控-护-生”(ASCPS)核心理念,在多学科协同诊疗的框架下,发挥多学科协作诊疗(MDT)的综合优势,救治疑难复杂危重肿瘤患者,提高救治成功率,确保抗肿瘤治疗的顺利实施。       经过大会选举,王东浩教授当选为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选举刘学政、辛邵斌、杨文杰、张会来四位教授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阎嶂松教授为侯任主任委员。选举产生常务委员共计18名,夏睿为专委会秘书长。       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赵强教授总结发言指出,希望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救治专委会今后能在天津市抗癌协会的领导下,在学术推广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推动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参与科普宣传等方面都能作出优异成绩,争创优秀专业委员会,也为抗癌事业、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04-21
    2023
  •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肿瘤与麻醉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
              由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肿瘤与麻醉专题研讨会”于2023年3月19日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会议形式在天津顺利召开。       本次学术会议邀请到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继辉院长致开幕词,郝继辉院长首先对五大肿瘤中心麻醉学科的交流表示肯定和欢迎,对肿瘤麻醉和镇痛专委会的工作提出寄语和嘱托,希望麻醉与疼痛学科在专委会的引领下取得新的成绩。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尹毅青教授及王昆教授也先后为本次会议致辞。       本次大会第一时段为肿瘤麻醉专场,邀请了五大肿瘤中心的麻醉科主任进行线下及线上的学术交流,同时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于泳浩教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王海云院长、天津市南开医院余剑波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喻文立教授以及天津市胸科医院韩建阁教授担任主持嘉宾,对授课进行精彩点评并组织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军教授做了《胸部电阻抗成像(EIT)的临床应用和实践》的专题报告,从术后肺部并发症入手,引出EIT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张军教授还就本科室的相关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EI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郑晖教授在《二次肺手术患者单肺通气低氧血症原因探讨》专题报告中指出:二次肺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更容易发生低氧血症,CT在评价二次肺手术患者的肺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模型计算可以预测及识别高危患者。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谭宏宇教授在《人工智能在低血压预测中的应用》中详尽阐述了AI的起源和发展以及AI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详细介绍了低血压预测指数(HPI)在术中低血压预测中的应用,并分享了4例HPI应用的精彩案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谢敬敦教授带来了《mRNA ac4C修饰介导慢性疼痛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基础研究,研究首次证明神经损伤增加了背角神经元中NAT10的表达和RNA ac4C修饰,NAT10调控脊髓背角的ac4C修饰,并参与了神经性疼痛等。        大会主席尹毅青教授做了《免疫新辅助抗PD-1单抗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专题报告,报告中指出:与新辅助化疗相比,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显著增加PCR率,同时提高心肌损伤标记物Hstni水平,并增加异常心电图比率。       本次大会第二时段为肿瘤镇痛专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昆教授、李锦成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亚军教授及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吕国义教授担任主持嘉宾。与会各位专家热烈交流,学科碰撞、百家争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教授在《中国疼痛神经调控技术回顾与展望》的讲座中回顾了中国疼痛领域神经调控技术的历史,详细的分析了国内外神经调控技术的最新发展,介绍了樊碧发教授团队正在进行的一系列神经调控技术相关的实验,展示了神经调控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上海长征医院王杰军教授做了题为《肿瘤康复医学的进展》的主题讲座。讲座中王杰军教授对国内外肿瘤的康复和姑息治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中国未来支持和姑息治疗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规划和建议。王昆教授和李锦成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史教授在《鞘内药物输注技术用于癌痛管理》中重点阐述了鞘内药物输注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详细介绍了手术的操作流程和要点,对鞘内药物的选择、镇痛方案的制定和术后管理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邵月娟教授做了题为《癌痛治疗进展与思考》的主题讲座。邵教授结合多年的癌痛临床和管理经验,为大家详尽的介绍了癌痛的多学科治疗,全面、全程和规范化的管理、并结合多个具体病例为大家带来了内容十分丰富的癌痛综合治疗的讲解。       空军医科大学李云庆教授做了题为《刺激感觉和运动皮层对疼痛产生不同效应的机制》的讲座。李教授从疼痛的解剖和机制入手,从研究思路到实验设计等多方面对感觉皮层和运动皮层刺激产生的致痛和止痛的分子学机制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为痛觉敏化等相关疼痛学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本次会议学术氛围浓厚,内容丰富,既有临床经验的分享,又有基础研究的展示,为线下及线上的麻醉同道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授课嘉宾的讲座精彩纷呈,主持嘉宾点评精准到位,现场各位专家及听众讨论热烈充分。会议线上观看人数逾5万人,取得了圆满成功。 
    03-27
    2023
  •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委会2023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2023年3月19日下午,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委会2023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委会共同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会议采用线下小会场,线上大开放(面向全国)的形式召开,仅肿瘤心理分会时段的线上听众多达26858人次。       本次学术会议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继辉院长致开幕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尹毅青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昆教授致辞。郝继辉院长首先对这一年内各个专业专委会的学术工作给予肯定与支持,并提出新的期待与要求,为各个专委会的未来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为交流肿瘤心理社会学前沿进展、促进专业发展并提高肿瘤心理护理质量,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宋丽华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心理研究所刘惠军教授、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梅研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艳教授分别进行专题讲座与学术交流。      唐丽丽教授在主题为《以循证研究推动心理社会肿瘤学学科发展》的报告中,介绍了具有影响力的循证医学研究,提示我们心理社会肿瘤学可以通过患者教育、压力和症状管理、心理干预等多个体途径有效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宋丽华教授以《浅谈省级心理社会肿瘤学团队建设》为题分享了山东省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队伍建设历程,为我市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发展、团队建 设提供宝贵经验。       刘惠军教授《为肿瘤患者赋能-理论与实践》从积极心理学角度介绍了心理赋能的理论结合实证研究,并从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实际出发,提出了四点思考(1)推进医患共同决策,促进患者参与,提升患者自主和自控感;(2)通过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改善不合理认知;(3)引入动机恳谈技术,改善患者教育方式;(4)引入多种心理辅导技术,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梅妍教授《肿瘤身心问题的中医诊疗思路》阐述了癌症发生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应从心身医学的视角给予评估诊断和干预,运用中医的整体治疗思维处理肿瘤心身问题,全面关注患者的心身需求,为其提供更高质量、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李艳教授《肿瘤患者居家心理调适》分享了肿瘤患者居家常见的心理问题、肿瘤家属居家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居家心理调适。不仅强调在院治疗提供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更加强调了患者自身在家的心理调适的重要性,以此促进患者以积极的心理应对自身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治疗效果。     肿瘤心理专委会前任主委王昆教授、副主委冯莉霞教授、毛富强教授、刘东颖教授作为主持嘉宾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出重要贡献。     最后,主委刘惠军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并感谢天津市抗癌协会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感谢麻醉与镇痛专委会搭建的良好学术交流平台,感谢各位特邀专家的精彩报告,感谢会务组老师同学们的倾情付出。    本次学术年会将有利于推动肿瘤心理学科发展,推动肿瘤心理临床实践!
    03-22
    2023
  • 【学术会议】癌症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与全程管理策略研讨会
      2022年12月9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委会主办的癌症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与全程管理策略研讨会暨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早诊早治专委会2022年总结大会顺利召开。
    02-26
    2023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第二期乳腺综合影像学习班成功举办
    02-21
    2023
  • «
  • 1
  • 2
  • 3
  • 4
  • 5
  • »
    • 天津市抗癌协会
    • 地址:河西区体院北环湖西路
    • 天津市抗癌协会办公室电话:022-23340123转6000
    • 保护条款 版权所有(C) 津ICP备202100982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315号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