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后规范性淋巴结送检标准的研究Investigation of criteria for the standard lymph node sorting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fter curative surgery for gastric cancer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邓靖宇、梁寒、张汝鹏、刘勇、王学军、丁学伟、张李、吴亮亮2020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淋巴结分期的不准确性使得部分胃癌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术后最佳治疗而提高了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降低了患者术后生存率。准确的淋巴结转移信息必需是建立在规范的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和充足的送检淋巴结数目则应是必要的前提。胃癌淋巴结送检数目仍未得出统一的定论,而获得充足的送检淋巴结数目需要对胃癌手术标本进行细致的淋巴结分拣工作。该工作在国内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开展,导致国内胃癌送检淋巴结普遍远低于国际胃癌治疗先进国家日本(22 VS 39枚),进而导致国内胃癌淋巴结转移分期准确性降低,术后治疗和监测力度不恰当,最终引起各分期患者预后明显偏低。我们依据中国多中心胃癌数据库分析已经发现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随着送检淋巴结数目的提高都会引起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可以得到提高(11.9-28.4%)(图1),而胃癌标本淋巴结分拣方式的不同则是引起术后送检淋巴结数目差异的主要原因。精细淋巴结分拣是在传统胃癌标本的淋巴结分拣方式(即区域淋巴结分拣)技术之上再从包含胃周不同组别淋巴结的软组织块中将淋巴结逐一分拣出来后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测转移状态,其获得平均淋巴结送检数目明显高于传统的区域淋巴结分拣技术(49.80 VS 36.25枚)(图2),且术后病理证实平均转移淋巴结数目明显高于传统的区域淋巴结分拣技术(5.71 VS 3.48枚)。本项目研究所得出的观点结论已经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福建省立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市人民医院等国内20余家知名三级医院临床应用2000余例胃癌患者得出相同结果。通过精细淋巴结分拣方式来获得准确的淋巴结转移信息(包括转移位置和转移数目)来提供准确的术后分期,有利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后续辅助治疗和复查监测方案,提高胃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