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组织架构
    协会章程
    秘书处
  • 协会新闻
    协会新闻
    重要活动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科研成果
    学术会议
  • 国际合作
  • 科普患教
    科普知识
    科普活动
    健康常识
    科普视频
    科普图文
  • 科技奖励
    奖励简介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历届获奖项目
    政策法规
    申报系统
    联系方式
  • 党建园地
    通知公告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系列讲话
  • 会员服务
协会动态SCIENCE
协会新闻重要活动
首页/协会动态/协会新闻
  • 12-04
    2022
    全国名中医贾英杰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2年12月3日上午,由天津市抗癌协会、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主办,天津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贾英杰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于津门云端顺利召开,逾200人次相关学科临床医师线上观看。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苗富来教授主持。  特邀请到全国名中医、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贾英杰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王金贵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处长于春泉教授,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李庆和教授,进行开幕致辞。  学术论坛由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贾英杰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莹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天津市中西结合医院•南开医院马少军教授主持。  首先,贾英杰教授以“中医是一条漫长的修行路”为题,感人肺腑的与大家分享了从医40载的深切体会。讲座中贾英杰教授提到修行是中医成才的必经之路,无论是从品德还是医道都需要不断的修炼与提升,作为医者不仅要修“仁爱奉献、救死扶伤”的医者之德,还要修“厚道、善良、真诚、修养”等品行之德,更要修“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思政之德。贾教授将从医之路的智慧结晶倾囊相授,并教导学生们时刻警醒自己要做“理论有创新、学术有专长、技术有专攻、临证有疗效”的优秀中医人,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发人深醒。讲座最后,贾教授分享了自创小诗,既是贾教授从医多年的内心感悟,也是对后继传承者“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勉励。  随后,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贾英杰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李小江教授作《“黜浊培本”的理论与实践》,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史福敏教授作《毒瘀是恶性肿瘤的基础》,天津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王晓群教授《“一方一世界,一药一菩提”贾英杰黜浊培本方药赏析》,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贾英杰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孔凡铭教授作《“黜浊培本”在肺癌中的应用实践》报告,天津市中医药专家贾英杰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杨佩颖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孙彬栩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琮教授,参与专家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贾英杰教授守正创新“癌浊”病机理论的提出,探讨了“黜浊培本”治癌新理论的深层涵义,以及“黜浊培本”理论指导下恶性肿瘤诊疗的临床应用与思考,内容精彩,气氛热烈。  最后,贾英杰教授作总结表达了看到众多学子坚守中医事业、扎实中医工作的欣慰与感动,同时也对中医的传承创新寄予了殷切期望。  中医薪火,代代相传。贾英杰教授作为导师,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典范,争做学生的信仰、品行、学问之师。相信在全国名中医贾英杰教授的带领下天津中医药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团队将进一步加强中医学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优势,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为龙头,走学科建设、品牌建设之路,中医肿瘤领域人才也将得到不断地充实和扩大,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 11-01
    2022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委会举办学术活动
    2022年10月29日—11月1日由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心身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市中研院承办,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及天津市中西医睡眠专业委员会共同协办的2022年学术年会暨继续医学教育——积极心理治疗技术培训班在津举行。会议通过现场及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同时进行。与会专家有天津中医药研究院的王舒副院长、梅妍主任、程洪艳主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杨建立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的沈莉主任、黄丽芳主任,天津市安定医院的陈清刚主任、张新军主任以及天津市海河医院陈征副院长等。会议期间专家们开展了丰富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中西医结合心身同治疗法,为临床心身疾病患者及家属提供帮助。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刘惠军教授在会议开始也发表讲话,祝贺大会的成功举办,同时感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邀请各位同道及委员、青年委员参加学术交流。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刘英 、通讯员卜晶明、委员陈超积极参与心理治疗技术培训班线上线下会场服务工作,按照大会部署要求落实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学习,迅速传达会议精神。同时积极与各位专家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积极心理治疗技术。此次培训课题生动精彩,专家讲解条理清晰,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大会举办圆满成功!
  • 10-16
    2022
    天津市抗癌协会靶向药物治疗专委会年会顺利召开
    金秋十月、春华秋实,2022年10月16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靶向药物治疗专委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承办的“2022年天津市抗癌协会靶向治疗学术年会”如期召开。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会议以线上为主,累计1.18万人次线上收看了会议。首先,大会共同主席、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李凯教授致辞,对专委会过去1年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提高我市肿瘤专业医生肿瘤治疗的规范化水平。之后,大会共同主席、专委会主任委员钟殿胜教授致辞,阐明专委会始终秉持着综合、精准、规范化治疗的宗旨,以肺癌及消化道肿瘤为主体,其他肿瘤为辅,希望通过本次年会,大家相互交流沟通,共同推进学科的发展。天津市抗癌协会靶向药物治疗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李凯教授致辞天津市抗癌协会靶向药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钟殿胜教授致辞随后,学术交流环节正式开始,共设置三个时段,八个主题。天津市胸科医院史东升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孟凡路教授主持第一时段内容。天津市胸科医院秦建文教授就“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的呼吸科视角”题目,从晚期肺癌合并COPD、免疫相关性肺炎鉴别诊断及免疫治疗与肺栓塞的关系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新伟教授学术报告的题目为“免疫跨线治疗的现状和思考”,归纳并分享了2022年国内外这一领域的多项研究进展。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孟茂斌教授的学术报告题目为“EGFR突变III期不可切除NSCLC优化治疗选择”,结合大量的文献复习,在这一充满争议的领域为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李国忠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闫庆娜教授主持第二时段内容。天津市人民医院阎皓教授的学术报告题目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进展”,阐述并总结了结直肠癌靶向治疗领域最新研究和进展。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姜战胜教授的学术报告题目为“三代EGFR TKI在EGFR突变NSCLC治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2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杨晶教授的学术报告题目为“SMARCA4缺失性肿瘤病理学特点”,阐述了这一少见高侵袭性肿瘤的分类、病理、基因特点及预后,为临床医生带来了更多信息。天津市人民医院王辉教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郝仲芳主任主持第三时段内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夏教授的学术报告题目为“NSCLC少见靶点治疗进展”,总结归纳了2022年ALK、ROS1、HER2、BRAF等少见靶点研究数据。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津浦教授的学术报告题目为“液体活检用于基因组不稳定性评估的初步研究”,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从基因组不稳定性及共突变角度分析靶向治疗耐药机制及应对措施。整个年会学术报告内容充实,讨论热烈,为参会的专家同道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会议的最后,专委会主任委员钟殿胜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再次对参会的专家们表示诚挚的感谢,相信在各位专家的积极参与下,一定会将我市肿瘤靶向治疗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 07-27
    2022
    周末见 | 肿瘤防治公益巡讲来了!专家提示这些“识瘤”信号要注意!
    7月30—31日,《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精读巡讲活动将在中国抗癌协会发祥地——天津收官,由天津市抗癌协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届时将重点围绕“膀胱癌”和“多发性骨髓瘤”如何防控及全程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数十名来自肿瘤防治领域的院士及知名专家学者,共话肿瘤防治前沿亮点,推动肿瘤规范化诊治迈向新台阶,为天津乃至全国带来权威、系统、生动的防癌抗癌科学解读。肿瘤防治领域大咖云集津门,共谱肿瘤规范化防治新篇章,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展示肿瘤诊治前沿亮点,向全社会展示肿瘤领域新成果,持续提升全民科学防癌抗癌的意识和水平。更多院士专家解读,敬请关注——7月30—31日,《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精读巡讲活动。转载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07-26
    2022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精读巡讲收官在即!院士专家大咖云集津门,共话肿瘤防治前沿亮点!
    为推动我国肿瘤医学领域指南标准体系的建设,制定符合中国人群特征、体现整合医学理念的肿瘤诊疗指南,由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领衔,我国肿瘤领域3131位权威专家历时1年多时间,精心编写完成了我国首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为更好地提升我国常见肿瘤的诊治水平,中国抗癌协会启动“CACA指南精读系列巡讲”活动。 NO.1          肿瘤防治领域学术盛宴          7月30-31日,《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精读巡讲活动将在中国抗癌协会发祥地——天津收官,由天津市抗癌协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届时将重点围绕“膀胱癌”和“多发性骨髓瘤”如何防控及全程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数十名来自肿瘤防治领域的院士及知名专家学者,共话肿瘤防治前沿亮点,推动肿瘤规范化诊治迈向新台阶,为天津乃至全国带来权威、系统、科学、生动的防癌抗癌“学术盛宴”。 NO.2                    巡讲议程                   — 膀胱癌整合诊治前沿 —    线上直播时间    2022年7月30日(周六)15:00——17:30    线上观看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多发性骨髓瘤整合诊治前沿 —    线上直播时间    2022年7月31日(周日)9:00——11:30    线上观看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肿瘤防治领域大咖云集津门,共谱肿瘤规范化防治新篇章,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展示肿瘤诊治前沿亮点,向全社会展示肿瘤领域新成果,持续提升全民科学防癌抗癌的意识和水平。更多院士专家解读,敬请关注——7月30-31日,《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精读巡讲活动。转载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07-24
    2022
    【整合协同 优质发展】肿瘤重症医学为肿瘤救治保驾护航
    第五届全国肿瘤重症医学大会整合协同   优质发展7月2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肿瘤重症医学大会、天津市第五届肿瘤重症医学大会暨第四届肿瘤重症患者营养规范化治疗培训班在津启幕。本次活动主题是“整合协同、优质发展”。会议通过专题讲座、经验分享、病例展示、专题竞赛等方式,深入讨论肿瘤重症医学热点、难点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新医改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优质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会议的开展增进肿瘤重症医学同其他学科的交流,共同分享最新成果和临床工作心得,提升各医院的肿瘤重症医学专业水平,携手促进肿瘤重症医学事业的繁荣,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秘书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黄鼎智教授,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副院长陈璐教授,天津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会长王勇强教授等来自天津和全国各地从事重症医学、肿瘤学、护理学及相关专业的同道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肿瘤重症医学的发展。本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客户端和云ICU双平台同步线上直播,累计在线观看321,927人次。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介绍,近年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在制定指南、编写书籍、组织开展临床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肿瘤重症医学技术发展和抗肿瘤治疗手段融合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王瑛教授表示,全球肿瘤的发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在上升,中国的发病占到了全球新发病人20%,患者死亡率占全球将近30%。目前,我国的肿瘤患者呈现老龄化趋势,而老年人的基础病比较多,在接受肿瘤治疗的时候并发症比较严重。重症医学与肿瘤治疗密切合作,提前介入术前的基础病治疗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顺利地接受抗肿瘤治疗,平安度过围治疗期。因此,重症医学的重要性已经越发凸显。“重症医学提出,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患者的肿瘤被切除,还要保证病人要活得好、活得长,充分体现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王瑛教授介绍,“目前,我国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20多年前的30%左右提高到了40%左右。取得这样的进步,除了医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也离不开重症医学的保驾护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30年,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要再提高15%,大家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探索,重症医学也会作出更大贡献。”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教授由于工作的原因,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教授通过线上的形式为大会发来致辞。于凯江教授表示,为了实现“整合协同、优质发展”这一目标,中国抗癌协会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提高肿瘤患者救治的整体成功率,使患者获得最优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期。近年来,国家对公立医院明确提出要高质量发展并出台了系列文件,对于重症医学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于凯江教授认为,这不仅对肿瘤重症医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是给肿瘤重症医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表示:“对于肿瘤治疗的发展来讲,肿瘤重症医学特别重要。期待大家通过这次大会,对肿瘤重症医学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共同努力实现新的目标。”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表示,随着城市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肿瘤的发病率也会持续增加。近几年,天津的肿瘤发病率仍呈上升的趋势,并且年轻人中也出现了一些肿瘤发病。因此,天津的肿瘤治疗任重道远。“作为肿瘤专科医院,我们一直在关注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我们既要提高大家的生活品质,又要降低社会整体经济负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努力前行。”郝继辉教授表示,“近年来,肿瘤治疗的发展速度很快,治疗手段更加丰富。由于肿瘤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很多人都有相关合并症。如果肿瘤重症医学建设不够完善,合并症没能得到很好的围手术期治疗,肿瘤患者就有可能因为接受不到更好的治疗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郝继辉教授介绍:“肿瘤个体化治疗常常会伴随一些难点,患者因自身身体状况难以进行抗肿瘤治疗的情况常会发生。肿瘤重症医学的支持进一步减轻了肿瘤医生在这方面的负担和顾虑,让肿瘤治疗能够更精准地发力,为患者顺利开展手术治疗、放化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治疗保驾护航,甚至让很多手术实现了‘无禁区’。”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丰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细胞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新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带来新机遇,但也可能带来新挑战,在肿瘤重症医学的支持下,能够在保证整体治疗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将这些先进的治疗方法第一时间用到患者的身上,更妥善地解决患者的疾病问题。”郝继辉教授说。作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认为,在肿瘤专科医院设立重症医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达到了1+1>2的作用。有了肿瘤重症医学的支持,肿瘤学能够更迅速地发展。有了肿瘤学的支持,肿瘤重症医学也能形成其独特的肿瘤医院的重症医学特点,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肿瘤重症的管理范畴非常大。从患者早期入院后得到相应的营养支持,到以手术为核心的围手术期的支持,再到对药物治疗产生并发症处理方面的支持,重症医学已经扩大到整个肿瘤治疗全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了非常好的肿瘤学和重症医学的有机结合。”郝继辉教授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重症学科已经设立15年,未来,肿瘤重症医学也会迎来更好地发展和提升。肿瘤重症学科会辅助肿瘤学的各个学科来支持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其本身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有自己的学科定位,学科目标、学科要求,肿瘤医院的重症医学相对来说是一个新生的学科,出于重症学科和肿瘤交叉,我认为,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此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还将加强人才培养。将肿瘤重症医学打造成为全国品牌学科。郝继辉教授介绍,目前,医院建立了硬件条件国际一流的肿瘤重症学科病房,同时还将从资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加强投入。未来,医院将定期开展临床学科与重症学科之间的有效交流,通过举办学术沙龙、MDT等形式,使更多肿瘤重症的专家参与到肿瘤学治疗的策划以及实施过程中,两者形成更好的融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王东浩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王东浩教授在大会上作了以“整合协同,肿瘤专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优质发展之路”为主题的学术报告。王东浩教授表示,“目前,各家医院都面临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上的要求,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挑战,需要让医生去改变既往的医学模式,更加精准、高效地完成医疗行为,因此必须要优质高效发展。”王东浩教授认为,在这样的新医改背景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也更加关注疑难复杂危重患者的诊治。这样的患者接受抗肿瘤治疗,出现危重紧急情况的几率会比轻症患者高得多,肿瘤重症医学科就要去为这些危重患者保驾护航。在重症医学的平台支撑上完成对重症患者的救治,能让患者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尽快回归社会,达到优质高效抗击肿瘤的目标和效果。同时,肿瘤重症医学一直在摸索针对肿瘤重症患者的救治理念和思路,为肿瘤患者量身定制重症监测和救治手段,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中国抗癌协会和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是在肿瘤专科医院围绕肿瘤重症患者形成的组织。肿瘤患者有自身的特殊性,肿瘤的治疗绝大多数都是择期的治疗,对患者有充分的评估,这就给了我们机会能够介入到肿瘤救治MDT中去,在治疗前评估筛查高危患者,预防重症的出现,提升整体的救治效率。”王东浩教授说,“MDT是肿瘤救治非常好的一个模式,现在的医疗模式已经不仅仅是治病,更多是治人。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切除肿瘤、缩小肿瘤,更重要的是让患者能够恢复健康,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肿瘤重症医学要确保患者在围肿瘤救治期间其他脏器不出现问题,并且在肿瘤救治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肿瘤重症医学要挺身而出,不让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者即便出现了,也能够尽早尽快给予处置,让患者恢复正常。这也将更加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增加了床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据悉,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科已经建立了7×24的重症医学支持体系,能够全天候为全院的肿瘤患者提供重症医学支持,确保能够在急难危重或紧急情况下,救治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完整性,达到更好的救治的效果。王东浩教授说,未来,肿瘤重症医学将继续围绕着医院整体发展和疑难复杂高危患者的整体救治过程去思考,配合肿瘤学的各个临床学科完成肿瘤诊疗,为患者的成功救治保驾护航。采编|中国抗癌协会客户端审核|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 06-25
    2022
    天津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会暨2022年ASCO卵巢癌新进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为促进天津市妇科肿瘤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完善医疗卫生体制,关注患者及高危人群的身心健康,2022年6月25日天津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会暨2022年ASCO卵巢癌新进展研讨会于天津市富力万达文华酒店顺利召开。主任委员王珂教授、副主任委员薛凤霞教授、胡元晶教授、瞿全新教授以及常委会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常委会开幕由天津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珂教授致辞,向全体与会成员讲述了专委会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与革新,用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心怀天下的人文主义书写了一部人定胜“癌”的奋斗华章,也激励站在新起跑线的所有学会成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未来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再创新佳绩。 学会秘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付欣副主任医师对“2022年天津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汇报中传递了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重点。首先,完善学科整合,建立妇科肿瘤MDT联盟,加强院内外多学科交流,创建成熟MDT团队,共同破译妇科肿瘤难题;其次,举办中青年医师沙龙、指南精读巡讲等活动,加强学会对中青年医师的培养,让青亦有道。第三,根据疫情形势举办下乡帮扶。专业委员会全体医师在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亦要情系乡情,关注女性健康。第四,资源共享,加强临床试验合作,让科学研究成果惠及更多患者。付欣副主任医师汇报工作计划后,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珂教授带领大家对专业委员会建设进行热烈讨论。诸位教授各抒己见,思维碰撞出新火花。副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认可医疗资源整合,并提出创办院间MDT团队。各医院需加大临床协作力度,集众人之力为妇科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也强调了患者教育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建议各家医院做好患教工作,宣传推广科普讲座,为患者答疑解惑,提高医嘱遵从度,推动医患关系和谐稳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胡元晶教授:支持关注女性健康,并建议在疫情稳定期及时举办下乡帮扶活动,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与发扬学会优良传统。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瞿全新教授再次认可MDT重要性,使天津市诸院的治疗方式更加标准化、同质化,并指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多,建议学会定期发表专刊,有针对性地使更多基层医院患者获益。各位常委: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文欣教授、于津浦教授、马耀梅教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赵建国教授、孙培松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颖梅教授、刘国艳教授、张旭红教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张爱华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郭素杰教授等,积极发表意见,支持专业委员会后续工作,强调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方针,并提倡专委会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活动。常委会发言讨论后,学会秘书付欣副主任医师表示,将借鉴各位常委的建议,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临床试验进行顺理,定期发给各位专家参考。随后,2022年ASCO卵巢癌新进展研讨会召开。会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2022 ASCO-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继往开来》、《铂耐药卵巢癌的治疗及2022ASCO新进展》、《2022 ASC0-官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新进展》三个讲题分别由刘文欣教授、赵建国教授以及王颖梅教授精彩授课,在讨论环节中各位嘉宾百花齐放,各抒己见,既有真知灼见又有开拓创新,为妇科肿瘤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最后,主任委员王珂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肯定了专业委员的工作重点及工作精神,总结了妇科肿瘤研究领域的短板与方向,提出本次会议旨在为从事肿瘤领域专业的同道们搭建了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展示成果的平台。同时进一步强调,针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将大力支持各位专家的新思路、新方案,激励以创新方式、多学科合作等途径,更好地推动妇科肿瘤学科发展,惠及更多的患者。
  • 06-19
    2022
    2022年天津中医肿瘤学术年会召开
    2022年6月18-19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主办,天津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华北区域中医肿瘤防治联盟、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前列腺癌联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2022年天津中医肿瘤学术年会暨华北区域中医肿瘤诊疗联盟学术大会暨京津冀中医肿瘤专科建设联盟学术大会”、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肿瘤项目组)2022临床循证能力高级培训班在云端成功举办。线上学术互动积极热烈,吸引了逾2000人次线上观看。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天津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佩颖教授主持。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平教授,全国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贾英杰教授分别致辞,两位教授均表示本次会议邀请到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安徽、内蒙古、山东、山西、辽宁、贵州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目前活跃在中医肿瘤领域的团队共同莅临,希望通过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学术协作平台,共商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发展方向。学术交流结束后,大会进入讨论环节。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高德轩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赵荣志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朱磊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张玉洁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彬栩教授参与了讨论。各位专家均表示本次云端会议,聚焦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肿瘤学的最新动态、未来发展动向,分享了传统医学诊治肿瘤的临床新进展,突出了中医药在前列腺癌防治方面的地位与优势,内容丰富而深入,收获颇丰。最后李小江教授就当日会议进行总结,她表示本次会议旨在为从事肿瘤领域专业的同道们搭建了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展示成果的平台,促进传统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事业发展,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普及中西医融合治疗肿瘤总体策略在临床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更好地推动中医肿瘤学科发展,惠及更多的百姓。转载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06-20
    2022
    【瘤·学声】《科技日报》《健康报》聚焦天肿团队高分研究成果:杀死肿瘤“种子”的靶点被发现 未来胰腺癌细胞或难再“春风吹又生”
  • 06-12
    2022
    【瘤·学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成功举办天津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
    聚焦天津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近日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召开。本届学术年会通过互联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举办,邀请了来自全国和本市头颈肿瘤著名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头颈肿瘤新的理论与研究进展、交流头颈肿瘤防治的经验与体会。本届学术年会设立第四届天津头颈肿瘤高峰论坛、第一届头颈肿瘤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海河论坛以及第一届青年医师论文报告比赛三个部分。逾6000人次通过现场和线上直播方式参与本届学术年会。第四届天津头颈肿瘤高峰论坛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本届大会主席郝继辉教授代表天津市抗癌协会欢迎张志愿院士、王松灵院士和来自全国的知名头颈肿瘤专家、学者莅临本次学术年会,向一直以来关心和帮助天津头颈肿瘤防治事业蓬勃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祝本次学术年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院士致辞中高度赞扬了天津市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在王旭东主任委员的带领下在头颈肿瘤医、教、研、防等多领域取得的成绩,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大会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我院颌面耳鼻喉肿瘤科主任王旭东教授主持。                   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大会主席郝继辉教授致辞                  大会执行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颌面耳鼻喉肿瘤科主任王旭东教授担任主持学术报告环节中,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陈平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曾木圣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房居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董频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光华口腔医院侯劲松教授从分别就硝酸盐对恶性肿瘤防治的理论基础、EB病毒与鼻咽癌、头颈颌面肿瘤外科治疗进展与规范、喉咽癌手术技巧等重要问题做精彩报告。接下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绍严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旭东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郭良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李超教授就甲状腺肿瘤颈部淋巴结清扫难点与并发症处理、多入路手术技巧、气管损伤修复等进行专题讲座。头颈肿瘤综合治疗篇章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安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易俊林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佩国教授,分别就低分化甲状腺癌免疫治疗策略、头颈肿瘤放射治疗进展等重要临床问题做精彩报告。头颈肿瘤多学科诊疗实践篇章中,北京协和医院祝小莉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伍文杰教授和我院颌面耳鼻喉肿瘤科骆惊涛教授分享了原发不明转移癌、双原发头颈癌、低分化甲状腺癌综合治疗的病例。线上和线下参会的各位专家就头颈肿瘤转移规律、分子遗传特征、外科手术策略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第一届头颈肿瘤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海河论坛6月12日,第一届头颈肿瘤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海河论坛于线上召开,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王玉龙教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院王成教授、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胡汪来教授、中山大学第一医院陈德猛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郑大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曹巍教授、深圳大学总医院高伟教授和我院颌面耳鼻喉肿瘤科井超教授结合各自课题组工作经验就头颈肿瘤侵袭转移、免疫耐受、代谢重编程等诸多科学问题进行大会发言。第一届青年医师论文报告比赛此前,首届天津市头颈肿瘤青年医师论文报告比赛于5月26日于线上举办。来自本市各医学中心的23名优秀青年医师通过竞赛环节,展现了天津头颈肿瘤青年医师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经过专家在线打分,我院颌面耳鼻喉肿瘤科吴延升教授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本届大会克服各种困难,通过更为灵活的方式将国内顶尖头颈肿瘤专家的学术理念与实践经验同本市乃至全国的参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享。本届学术年会的召开希望借助天津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的平台,提高我市乃至京津冀地区头颈肿瘤诊疗水平,共同谋划天津头颈肿瘤防治事业的美好未来。
  • «
  • 1
  • 2
  •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 天津市抗癌协会
    • 地址:河西区体院北环湖西路
    • 天津市抗癌协会办公室电话:022-23340123转6000
    • 保护条款 版权所有(C) 津ICP备202100982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315号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