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组织架构
    协会章程
  • 协会新闻
    协会新闻
    重要活动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科研成果
    学术会议
  • 国际合作
  • 科普患教
    科普知识
    科普活动
    健康常识
    科普视频
    科普图文
  • 科技奖励
    奖励简介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历届获奖项目
    政策法规
    申报系统
    联系方式
  • 党建园地
    通知公告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系列讲话
  • 会员服务
协会动态SCIENCE
协会新闻重要活动
首页/协会动态/协会新闻
  • 04-22
    2025
    肿瘤防治进乡村 医路健行助振兴 ——2025肿瘤防治宣传周暨全域科普行动之走进乡村
    2025 年 4 月 18 日上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的精心组织下,天津市抗癌协会专家团队深入静海区沿庄镇卫生院,开展了一场面向乡村居民的常见恶性肿瘤科普与义诊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响应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科学防癌,健康生活”、“CACA指南,我知你知”等主题,为村镇居民带来专业的癌症防治知识与服务,助力提升乡村居民防癌抗癌意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来自沿庄镇24个村镇的近百名村民参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总会计师刘健群,武装部常务副部长杨兆国,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徐婷婷,天津市抗癌协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春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医务处科长兼驻吉祥村帮扶第一书记王辰,静海区沿庄镇人大主席王学斌,组织委员赵昆,宣传委员田文丽,以及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十余位专家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本次启动仪式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科教处副处长、同时兼任驻西禅房村帮扶第一书记的刘志勇主持。活动伊始,刘健群总会计师强调了肿瘤防治工作对乡村居民健康的重要性,并指出此次活动对提升乡村群众健康意识、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王学斌主席代表沿庄镇政府,对天津市抗癌协会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呼吁村民积极参与,提升自身健康素养。杨兆国部长分享了自己作为首批入驻静海村镇第一书记的经历与感悟,表达了对改善村镇居民医疗条件的美好期许。今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对沿庄镇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了深入摸底,发现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高,同时慢性疾病如慢阻肺、老慢支,妇科疾病、心理问题以及体重管理等健康需求也较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联合天津市抗癌协会,精心组织了此次义诊活动,邀请了来自全市多个学科的权威专家现场坐诊。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肿瘤科主任医师孔凡铭、呼吸科副主任医师丁彬彬,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妇科主治医师滕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颌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周旋、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陈亚军、中西医结合科及康复科副主任医师王琮、内镜治疗科主治医师田向东,以及超声诊疗科住院医师李圆圆等专家团队,为沿庄镇村民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服务。义诊现场,医务人员耐心询问村民的既往病史、生活习惯和用药情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中医诊疗、呼吸道疾病及肿瘤筛查与诊治等知识,针对村民提出的健康问题给予专业建议和用药指导。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义诊活动让他们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此类服务。此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专家还为现场群众举办了“肿瘤防治:共同守护心田健康”科普知识讲座,进一步提升了村民对肿瘤防治及心理健康的重视。在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天津市抗癌协会通过此次送医下乡活动,将肿瘤防治知识与医疗服务切实送到了乡村群众身边,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积极力量。未来,天津市抗癌协会将继续秉持“医心筑梦促振兴”的理念,深入更多乡村地区,开展丰富多样的公益活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 04-22
    2025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科学防癌,健康生活 ——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宣传周系列活动纪实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25年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通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 宣传周期间,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积极响应、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参与“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天津站”系列活动,围绕肿瘤患者症状全程管理内容开展义诊活动,并多次深入基层进行癌症防治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惠及不同地区广大群众,进一步提高癌症防治意识及健康素养。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一直专注于癌症患者症状全程管理工作,值此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专委会成员身体力行,以科学为盾、行动为矛,从多个维度进行癌症防治相关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坚持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癌症防治意识与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
  • 04-22
    2025
    给生命以希望 ——2025儿童实体肿瘤宣传周活动
    每年的4月15—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科学防癌,健康生活“,旨在普及癌症防治知识,倡导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鼓励高风险人群积极参与癌症筛查,以控制癌症发生。4月15日上午,天津市抗癌协会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联合举办了“给生命以希望——2025儿童实体肿瘤宣传周活动”。本次线上活动主要探讨了儿童实体肿瘤的全程管理、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疗概述和儿童实体瘤的免疫治疗简介。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原副院长、国内知名儿童肿瘤专家赵强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主持学术分享环节。李璋琳、曹嫣娜、李杰三位专家做了精彩的演讲,深度解读儿童实体肿瘤的全程管理要点,分享权威医学知识,帮助大家关注儿童肿瘤的防治与预防和治疗。首先,李璋琳教授讲解儿童恶性实体肿瘤规范化全程管理,全程管理儿童肿瘤的方法包括三个方面:成立多学科、多中心的MDT团队,制定治疗共识指南,以及由儿科肿瘤专科医生主导的全程管理。由于儿童肿瘤种类复杂,需要更多样专科医生参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全国或区域的多中心联合可以积累病例数据,共享经验,提高诊疗水平。对于疑难病例,需要多学科团队进行会诊,制定精确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全程管理模式由儿童肿瘤专科医生主导,协调整个MDT团队对病人进行全程化管理,保证患儿能够规范、及时地完成全部治疗。接下来,曹嫣娜教授解读了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疗概述,主要介绍了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综合治疗策略。讨论了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诊断复杂性以及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强调了早期发现、准确分期分型和个体化治疗以及多学科团队协作的综合治疗的重要性。而后,李杰教授深度分享儿童实体瘤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分类及应用解析、神经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方法,如GD2单抗,这种抗体可以与肿瘤细胞膜上的分子结合,发挥杀伤作用。目前,GD2单抗已成为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有效方法,在高危神母的标准治疗中已得到应用。此外,CAR免疫细胞治疗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但目前在实体瘤治疗中仍存在挑战,如肿瘤特异性靶点较少,肿瘤抑制微环境难以攻克等。随着对T细胞的不断改造和新靶点的研发,可能会有助于其他类型儿童实体瘤的治疗。最后,会议还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观众和患儿家长通过讨论区提问,专家线上给予详细解答。解答内容包括儿童化疗相关腹泻治疗策略,儿童肿瘤治疗与康复的探讨,免疫治疗在高危神母中的应用等等。通过本次活动,让患儿及家长们对目前儿童肿瘤治疗的前沿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患儿和家长们对治疗疾病增加了信心,在此四位专家也想让患儿和家长们知道,在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你们并不孤单,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病魔!
  • 04-22
    2025
    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甲状腺肿瘤防治科普系列活动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CACA指南,你知我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为全面提升公众抗癌素养,传播健康理念,普及甲状腺肿瘤防治知识,由天津市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甲状腺肿瘤防治科普义诊系列活动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天房美域社区党群同时举办。此次活动是由天津市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赵敬柱主任、王欣护士长等多名委员并联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的多名医护人员共同组织开展的甲状腺肿瘤防治科普讲座、义诊及心理放松系列活动。2025年4月15日,甲状腺肿瘤防治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是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心理组组长曹倩护士,为患者们精心举办了一场“减压绘画疗愈”的心理工作坊,旨在帮助他们缓解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活动中,患者们在轻松的氛围里拿起画笔,用色彩和线条表达内心情绪。绘画不仅帮助患者释放了心理压力,也让他们在创作中获得自信与满足。通过此次心理工作坊,患者们在短短几分钟内就专注地投入自己的画作之中,用绚丽的色彩勾勒出内心唯美的画卷;在创作的过程中享受着快乐的时光、忘却了心中的烦恼;在减压绘画、疗愈内心的同时,更为自己打开一扇门,见到不一样的世界!2025年4月16日,甲状腺肿瘤防治科普系列活动第二场活动是甲状腺肿瘤防治科普讲座义诊进社区,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赵敬柱主任、王欣护士长等5位专家组成多学科义诊团队,来到天房美域党群为社区居民开展肿瘤防治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本次活动伊始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王欣护士长介绍本次义诊活动的意义是为了扩大肿瘤防控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形成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接下来由张利护士为现场的群众讲解“甲状腺肿瘤防治科普知识”,对甲状腺肿瘤的特征、治疗护理和康复等相关内容以及当前广大群众容易产生的诊疗误区进行了认真的讲解。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听众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在最后的义诊咨询环节,专家们耐心为患者看片子、读报告,详细问诊,认真倾听每位居民的诉求,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为他们提供最专业的医疗建议。进行防癌抗癌知识解答,传播肿瘤早期预防、早诊早治的健康理念,受到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点赞。甲状腺肿瘤防治科普系列活动的举办,不仅传播了甲状腺肿瘤的防治知识,提高了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和能力,营造了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也进一步推动“防、筛、诊、治、康”肿瘤防治体系建设,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求贡献一份力量。
  • 03-28
    2025
    “健康美丽同行”:肿瘤临床检验科普,点亮高校巾帼新篇
    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专委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走进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于2025年3月12日共同举办了主题为“健康美丽同行,绽放巾帼之美”的科普进高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高校师生普及乳腺癌健康知识,并提供义诊服务,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讲座环节中,来自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的专家们详细介绍了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流行趋势、预防措施、乳腺自查方法。肿瘤临床检验专委会的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常见乳腺癌肿瘤检验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强调了这些标志物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的重要价值。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让师生们对乳腺癌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在义诊环节,专家们为师生们提供了免费的乳腺癌筛查和咨询服务。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积极参与,专家们耐心地解答了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肿瘤检验标志物作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科普进高校活动提高了高校师生对乳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重视程度,增强了大家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有效推动了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防治工作。肿瘤临床检验专委会将继续发挥专科优势,携手各方力量持续开展肿瘤防治全域科普行动,提高公众对乳腺疾病的认识,倡导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健康理念,将乳腺癌防治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体中,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肿瘤临床检验专委会)
  • 03-28
    2025
    换届赋能,共筑天津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新防线
    2025 年 3 月 11 日,天津市抗癌协会第三届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圆满举行,现场成功选举出了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成员。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赵强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天津市抗癌协会秘书长黄鼎智教授出席会议。天津市抗癌协会王春城副秘书长宣读专业委员会换届批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姜战胜教授荣膺新一届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的王琮教授当选为候任主任委员,同时兼任本届副主任委员。来自天津市胸科医院的秦建文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莹主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张琳琳主任以及天津市北辰中医医院的赵志飞主任,共同当选为副主任委员,为专业委员会注入强大力量。此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李艳阳出任专业委员会秘书,负责相关工作的协调与沟通。专委会还特别聘请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疼痛科主任刘东颖教授担任名誉主任委员。同时,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原科主任谢广茹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科主任贾英杰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科主任潘战宇教授以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内科科主任钟殿胜教授受聘为学术顾问,他们将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识,为专委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此次换届还选举产生了25名常委。全市近百名从事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领域的专业委员参加了会议。换届会上,第二届主任委员刘东颖教授,系统回顾了过去三年专委会的工作历程与显著成绩。她对第二届全体委员致以诚挚感谢,称赞大家在组织建设、会员队伍扩充、学术研讨交流,以及科普知识宣传普及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在诸如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癌痛干预、肿瘤患者支持性治疗等关键专业领域,委员们不仅大力推动了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还积极分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行业的进步做出突出贡献。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战胜教授,代表第三届专委会,向第二届全体委员表达了衷心的感激,肯定了他们为专委会发展付出的不懈努力与突出贡献。姜战胜教授表示,新一届领导班子将传承专委会一贯秉持的精益求精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夯实专业委员会的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提升专委会在学科建设、科普宣传、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影响力与执行力。展望未来三年,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将以创新为驱动,持续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合作,广泛开展各类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着重培养一批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青年后备人才,为全市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赵强教授,对第二届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过往多年的工作成果予以高度认可。他在会上殷切期望,新一届领导集体能发挥引领作用,广泛团结各学科的优秀高知人才,踊跃参与天津市抗癌协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勇攀学术高峰,为天津抗癌协会的长远发展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 03-26
    2025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三届第一次全委会顺利召开
    2025年3月11日,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三届第一次全委会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顺利召开。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赵强教授、天津市抗癌协会王春城副秘书长以及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出席此次会议。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邓婷教授作工作报告。邓婷教授从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科普宣传、对外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总结了专委会三年以来的各项工作,为全国各地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领域学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为广大群众普及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相关知识。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王春城宣读《天津市抗癌协会关于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换届申请的批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东颖教授当选为天津市抗癌协会第三届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唐鹏教授当选为候任主任委员。天津市南开医院陈鄢津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东浩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艳玲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鹏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唐鹏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聘请北京协和医院巴一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张国梁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田伟军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昆教授为专委会名誉顾问。专委会聘请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葛少华为专委会秘书长,王姗姗为专委会秘书。新一届主任委员刘东颖教授发言,首先对天津市抗癌协会领导及全体委员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在今后的专委会工作中,将团结新一届专委会全体委员,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继续推动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的推广、普及和规范,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的理念和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为肿瘤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赵强教授致辞,他充分肯定了第二届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取得的成绩,并对新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希望新一届专委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配合天津市抗癌协会工作,整合资源优势,激励全体委员共同努力,为推动我市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事业的发展、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做出新的贡献。在各位领导和委员的积极参与下,本次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圆满成功!
  • 03-25
    2025
    Nat Common丨郝继辉团队揭示靶免联合治疗在MSS型结直肠癌中的疗效及获益优势人群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继辉教授团队近期在Nat Common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egorafenib plus sintilimab as a salvage treatment for microsatellite stabl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 single-arm, open-label, phase II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该研究报道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与抗血管生成联合疗法在MSS m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深入的转化研究揭示了该治疗模式的获益优势人群及其生物学特征。这也是目前国内研究者发起的样本量最大的靶免联合治疗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前瞻性研究。微卫星稳定型(MSS)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不佳,属于典型的“冷”肿瘤,免疫联合治疗的探索旨在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这也是克服MSS型mCRC免疫治疗难题的关键。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的不断深入,证实了抗血管生成药物与PD-1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可以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和抗肿瘤免疫共同影响肿瘤微环境。该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抗血管生成药物瑞戈非尼与信迪利单抗联合治疗MSS mCR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103名患者,接受瑞戈非尼(80 mg口服,每日一次,连续3周,休息1周)和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注射,每3周一次)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主要终点为OS,次要终点包括PFS、ORR、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和安全性。中位随访时间为19.9个月,中位OS为14.1个月(95% CI: 10.5个月~17.7个月),中位PFS为4.1个月(95% CI: 3.4个月~4.8个月)。ORR为21.4%,DCR为63.1%,DoR达13.0个月(95% CI: 2.5个月~23.5个月)。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为96.1%,其中8.7%为3级TRAE,未发生4~5级TRAE或严重不良事件(SAE)。常见TRAE包括乏力(29.1%)、手足综合征(27.2%)、胃肠道症状(25.2%)等。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至中度,患者耐受性良好。研究结果还发现非肝转移亚组19.2个月的中位OS与5.4个月的中位PFS均显著优于肝转移亚组(12.4个月、3.1个月)。结合同类研究的一致性发现,正在重塑学界对MSS型肠癌免疫治疗潜力的认知——当MSI-H/dMMR型肠癌凭借免疫治疗改写临床实践后,非肝转移的MSS型患者或将成为下一个免疫治疗敏感亚群。此外该研究在CD8+ T细胞和RAS/RAF野生型患者群体中揭示了重要的临床与生物学关联,对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提供了探索方向。针对CD8+ T细胞的分析显示,治疗敏感组的肿瘤微环境中CD8+ T细胞密度显著高于耐药组,且这些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更短。提示免疫细胞的密度空间定位是影响治疗响应的重要因素。而其他免疫细胞(如FoxP3+调节性T细胞、CD68+巨噬细胞等)的密度及空间分布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进一步突出了CD8+ T细胞在此联合治疗中的核心作用。在分子标志物层面,RAS/RAF野生型患者的中位OS达到23.3个月,显著优于突变型患者的12.1个月。这一差异可能与野生型肿瘤的免疫微环境特性相关,后续值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KEGG分析显示,治疗敏感组和耐药组在代谢通路(如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上存在差异,提示肿瘤代谢途径的异常,可能导致耐药性;抗血管的靶向治疗可能通过抑制代谢通路,增强免疫疗法的疗效。研究证实了晚期肠癌后线治疗中,相比于瑞戈非尼单药治疗,免疫治疗的加入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延长总生存期。RAS/RAF野生型患者的生存明显长于突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免疫细胞的丰度,还受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空间动力学的影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继辉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锐、姬智、王霞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作者介绍郝继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领衔科技部“消化肿瘤诊治”创新团队。从事胰腺肿瘤临床诊治及基础转化工作。在胰腺癌诊疗关键技术建立、临床应用及基础转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针对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精准外科、早诊早治、基础与转化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Gastroenterology, Gut, Advanced Scienc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
  • 03-21
    2025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专委会开展“全国爱肝日“主题科普活动
    2025年3月18日是第25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为了营造共同爱肝护肝、防治肝病的良好氛围,18日上午,肿瘤临床检验专委会在我院门诊大厅举办了主题科普活动,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主动筛查、规范治疗、定期随访,从而减少肝病的发生。活动现场,医务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展板等形式,向前来咨询的群众讲解肝脏疾病知识,普及肝纤维化的防治要点,强调通过主动筛查、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来减少肝硬化发生的重要性。据统计,我国18-35岁人群脂肪肝检出率从2015年的12.3%飙升至2025年的31.8%,平均每3个脂肪肝患者就有1个会在10年内发展为肝纤维化,而90%的肝癌源于肝硬化,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预防肝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国内肝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倾向,原因可能在于肝癌与乙肝病毒 (HBV) 感染存在密切关系,加之中式饮食、生活习惯,导致患者在高遗传易感性基础上,对致癌因素 (如乙肝家族性发病) 的敏感性增高,从而引发肝癌发病在家族内聚集的现象。因此,有肝癌患者的家庭,需要注意养成体检筛查习惯、预防病毒性肝炎,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检测和辅助诊断肝癌的血清学标志物有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等,其中甲胎蛋白(AFP)是肝癌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中最常用的标志物。除此之外我们也在积极寻找更加优秀的标志物来帮助患者,比如α-L-岩藻糖苷酶 (AFU)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早期筛查的肿瘤标志物,对于有肝硬化的患者,如果出现血清AFU水平持续升高,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早期肝癌的可能。还有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微小RNA(miRNA)等,其中miRNA可作为一种新的肝癌肿瘤标记物运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患者,这些都是我们不断在探索中的。本次“全国爱肝日”的主题彰显了守护百姓肝脏健康的使命和决心,肿瘤临床检验专委会将紧密联系兄弟单位,持续发挥在肝病诊疗领域的全链条全流程管理的专业优势,贯彻中西医结合理念,贯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提高公众对肝脏健康的重视,提升全民爱肝意识和肝脏卫生健康水平。(肿瘤临床检验专委会)
  • 03-13
    2025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重症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已投入临床使用,救治响应提速50%
    2025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主研发的“肿瘤重症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临床使用。作为国内首个实现肿瘤重症全程数字化管理的专科系统,其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打通医院诊疗系统、设备数据全链条,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肿瘤专科智能评分-临床辅助决策预警”全流程联动,将救治响应速度提升50%。该系统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破数据壁垒 绘生命全景系统突破传统“数据孤岛”模式,通过全链条实时整合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及HIS系统数据流,赋能临床危险分层评估,可做到每5分钟更新患者生命体征热力图,30秒内触发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等临床突发事件风险预警,构建动态“生命画像”,真正实现智能诊疗。减文书负荷 强救治效能该系统在智能化全方位抓取数据的同时完善了重症护理记录,实现重症护理记录自动化生成与部分病历辅助书写,精准记录诊疗数据,并同步满足多部门数据提取需求,可显著减轻临床医护病历手工录入负担,确保诊疗信息完整性与及时性,使其更专注于临床救治。聚科研数据 建协同平台该系统建立大数据本地化分层存储架构,自上线以来,已积累1000余例重症病例全维度数据,破解肿瘤重症科研病例异质性大、样本少、周期短的困境,形成大规模数据“集成部队”,为科研产出储能蓄力。控全程质效 保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关乎老百姓生存安危,而医疗质量数据则关乎专科临床管理水平。以往通过分析特定病例来控制医疗质量,往往难以精确获取全年甚至季度的医疗质量数据,而该系统能够实时追踪季度级质控指标,通过AI建模分析医疗数据变化趋势,构建“数据采集-智能评分-决策预警”质控闭环,全面、全程、全局统筹医疗数据,为临床质量安全保驾护航。该专利填补了国内肿瘤重症信息化管理领域空白,标志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在肿瘤重症诊疗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未来计划向全国推广,助力肿瘤诊疗体系的全面升级,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12
  • 13
  • »
    • 天津市抗癌协会
    • 地址:河西区体院北环湖西路
    • 天津市抗癌协会办公室电话:022-23340123转6000
    • 保护条款 版权所有(C) 津ICP备202100982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315号
  • 友情链接